不只是1元生意,共享单车流量入口之争ofo领先摩拜(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争夺流量入口战中,ofo认为有两个指标,一方面是流量的 数量,另一方面是流量的稳定性。从第一个指标来看,ofo目前覆盖城市数量达到100个,并在4个国家同步运营,累计骑行次数达到10亿次,已经取得了 的数量优势。从稳定性上来看,由于ofo面向的是社会全年龄层的人群,本身就有着庞大的用户基数,车辆在城市铺放开之后,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用户数量波动。
无论在流量的 数量还是流量的稳定性上,ofo目前都处于领先位置。与此同时,ofo还特别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用户粘性的维护,不仅签约人气极高的鹿晗成为形象代言人,还吸引了林更新、周冬雨等年轻偶像为ofo站台。这一系列因素共同让ofo成为共享单车的代名词,被逐步推向市场的 处。
从ofo小黄车看共享单车的未来
去年我曾应一本业内杂志之约写文章分析共享单车的未来,在文章最后我曾表示共享单车公司未来绝不会是一个单纯的自行车租赁公司,而是一家媒体公司、数据公司,甚至成为一个软硬件创新的平台。资本市场短期可能会被“共享”的概念所吸引,但从深层次看应该是被其蕴藏着的可能性所吸引。
ofo已经展示出一定的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其他对手的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的门槛,ofo既是共享单车市场的先行者也是行业的领先者,所以从它身上更能够看到共享单车未来的可能性。当初小米投资ofo,侧重的是小米生态链战略布局价值,能够在智能硬件上达成合作。而滴滴战略投资ofo,一方面是解决最后三公里的服务空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威胁。
无论是战略性的投资还是以财务回报为目的的资本性投资,看重的都是ofo的市场规模,以及 的流量入口,这是任何对手目前所不具备的。那么在资本加持和众多资源的扶持之下,比如滴滴接入ofo入口,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共享单车市场出现“马太效应”,占尽优势的ofo逐步成为寡头式的存在,而其他对手则有可能黯然离场。
竞争是无情的,特别是在资本的裹挟之下。网约车市场已经上演过一场残酷的厮杀,而同样的事情今天正在共享单车市场发生。在ofo取得 的领先之后,共享单车市场或将逐步走向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