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介】发挥JDE优势实现制造件PAC成本管理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产品推介】发挥JDE优势实现制造件PAC成本管理
JDE成本管理能适应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包括标准成本、移动加权、上一次完工成本等,以及高级成本核算的按公司的FIFO,LIFO成本核算方法。这些成本方法在JDE中都有比较成熟的方案,能适应大多数企业成本核算需求,在此不再做过多论述。
在某些制造行业,其生产节奏快,自动化程序也比较高,工艺稳定且差异不大,受制于原材料价格的频繁变动与行业竞争压力,如何快速地根据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价格策略,及时评估经营结果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现在工单处理时会有较多的业务数据冲销调整、返工等业务处理等,企业在解决这些管理需求时,往往倾向于使用制造件PAC成本(期间加权平均成本,以下简称PAC)以减少财务处理难度,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JDE的PAC成本仅支持采购件,适用于分销型企业进行PAC成本核算,暂未提供对制造件PAC的支持,因此,如何利用JDE现有的功能与模块,解决制造件PAC的成本核算,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制造件PAC成本功能增强切入点:
JDE在制造件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时,使用工单作为成本收集器,按照工单收集料、工、费金额,在两次完工之间首先计算出工单的完工平均成本,再与现有库存进行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对工单完全完工后发生的未结金额(比如追加投料、发料/完工冲销调整等),则在制造凭证终样时再与当前库存进行移动加权平均,这对企业在制造业务处理时提出较高的要求。
此外,工单成本收集器中的工、费,使用的是WC中对应的费率与工单工时加入到工单,与期间工、费实际发生额会存在差额,期末也会面临着差异分摊的问题。
鉴于JDE的标准功能逻辑,在实现PAC功能时,在工单完工成本计算时暂时与标准功能脱钩,作为PAC成本计算切入点,使用增强程序在期末计算出每一工单的平均成本,再计算出每一物料的PAC成本,再使用计算完成的PAC成本更新回归JDE的其他标准功能。
二、制造件PAC成本框架
三、制造件PAC成本计算关注点:
a、负库存控制:无论对移动加权还是PAC,负库存是首要关注的重点,对于涉及库存更新的程序,必须打开负库存控制(以工单物料发放程序为例)
b、采购件成本:使用标准的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及时体现不同采购价格入库后对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c、成本要素定义:借用JDE标准的额外成本要素X定义客户需要关注的成本要素分类,例如在笔者实施的客户中就使用了多达6种的工、费成本要素;
d、期间工费收集:借用总账科目类别码标识对应的成本要素,并以此归集各成本要素的期间待摊金额;
e、与生产成本相关的费用归集:与成本相关的工、费,在实际业务发生时,并非仅发生在制造分部,在分摊计算时,需要首先将这些费用归集到制造分部;借用经营单位设置中相关经营单位实现工、费实际发生部门与制造分部的关系定义;
f、多产线:通常制造分部中存在多产线时,由于设备不同,人员分布不同及产品多线生产,需要按产线来计算PAC成本,作为成本分析的参考;使用工作中心定义不同的产线,既可以记录产线单独发生的工、费,也可以通过工作中心定义来确定生产工厂与产线的对应关系。
g、分摊系数:大部分的PAC企业,通常使用相对于标准工时的比值,对每一制造件定义不同成本要素的分摊系数来实现对工费分摊;由于分摊系数与成本要素、制造件关联,使用自定义的成本方法在系统成本要素表中定义分摊系数是最好的选择;
系统可以存在多套分摊系数,在成本计算时指定不同的分摊系统将对制造件PAC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PS:9.2新版本中已实现成本要素的指导入功能,借此也可以解决批量修订分摊系数的问题)
h、成本测算: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对各种可能的经营状况影响成本的分析,此类测算应独立于财务成本核算的体系;对于此需求,则使用JDE自定义成本方法来测算制造件成本,每一成本方法也可以有单独的采购件成本与分摊系数,实现不同的视角对成本测算的展示;
i、制造件采购:制造件同时也会有采购业务,计算PAC时,需要将采购的数量与金额纳入PAC成本计算
j期初数量与成本:这也是影响制造件PAC成本计算的关系因素;
k、成本计算级:PAC成本计算的关键是在月末计算时,需要按BOM的架构,由较低级别的制造件开始计算,再逐步向最终产成品计算,对于特殊的业务,比如返工投料、库存返工工单等,需要按业务实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业务数据,这些BOM结构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即为PAC成本计算时的成本计算级;如果成本计算级错误,则将计算出错误的成本结果。
四、制造件PAC计算模型
区分正常生产与特殊生产,并考虑期初数量/成本,以及当期可能会影响到制造件PAC成本的因素
五、期间制造业务处理
使用制造件PAC成本核算时,对于制造业务处理并没有过多的特殊要求,业务部门可以随时调整工单的投料、完工数量;仅仅于特殊的工单业务,需要按照实际业务发生顺序记录完工结果,以确保系统能获取到正确的成本计算级别;
六、PAC输出
a、按工单的制造件完工PAC成本(含测算成本)
b、按产线/工厂的制造件PAC成本(含测算成本)
七、PAC计算后处理
a、PAC增强程序计算完成后,需要处理以下的业务数据
b、更新标准的成本表与项目分类账,以记录成本计算结果;
c、更新期末库存数量与金额表,以记录制造件下一期初的数量与金额;
d、更新对应工单未结金额,以在后续的处理中接入标准的制造凭证处理;
八、PAC缺点
a、PAC需要在期末处理先成所有业务后再进行计算,因此,不允许有WIP余额;同时,多家工厂在期末同时运行PAC成本计算时,对服务器会形成短期压力;
b、如果制造件在内部关联公司间使用成本或者成本加成进行转移时,PAC的成本计算还需要考虑物流顺序;要求内部关联公司间使用内部定价转移,避免PAC计算受此影响;
c、PAC涉及库存发放凭证,需要在期末使用单独增强(比如补充生成调整凭证等)进行处理,确保业务明细与总账一致性;
以上即为JDE实施PAC成本管理的方案分享,欢迎大家在公众号中回复“反馈”获取反馈邮箱,共同探讨JDE实现PAC的改进措施。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