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院士邓中翰:终结了中国无“芯”历史(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他的报告得到了高度赞赏,前方的路豁然开朗。1999年的7月,邓中翰正式踏上了归国创业之路。
打破中国“无芯”历史
回国创业落户中关村,接下来一系列实际的问题迎面而来。万事开头难。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一些让邓中翰颇为费神的事:“为什么注册公司要先有办公室?为什么招聘的清华毕业生需要北京户口?”
到了1999年冬天,办公地的暖气不足,而且下班之后暖气就停了。初创企业,节约为本,邓中翰想着省一省,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到了2001年,账面上真的只剩下100万美元,资金断流的危险即将显现。经过反复权衡,邓中翰和几位创始人狠下心,决定用他们的个人存款、房产和股票抵押给银行贷款。
除了资金“断流”,邓中翰还面临人才“断流”,当时,国内几乎找不到有经验的芯片设计人才,邓中翰不得不亲自上阵,到清华去兼任教职,培养芯片人才。
直到2001年,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正式研制成功,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的多媒体芯片诞生,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之后的几年,中星微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数字多媒体芯片接连推出。2005年11月,中星微顺利实现了又一次华丽转身——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凭借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陆高科技公司。
如今,中星微电子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更是突破了几亿枚,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份额65%以上。
对话
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更大了
广州日报:“星光中国芯”团队现在芯片研发的现状如何?
邓中翰:近期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研发出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号”,它具有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简称“NPU”,今年将发布“星光智能二号”,这个芯片能耗更低,运算速度达到第一代的16倍。
我们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牵头推动我国GB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国家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能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全时可用的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广州日报:目前我国芯片发展情况怎样?
邓中翰:过去,我们在信息产业里没有核心的芯片,没有话语权。当时3G推迟,也是因为我们有标准,没芯片。这些年来,我们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推出了我们核心的芯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关国家标准,推动了整个围绕着智能化的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为老百姓打造平安城市、平安中国。中国在安全方面,已经是世界上的一个名片。
然而,我国的芯片产业与 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今后主要三条路同时进行:第一,要在成熟技术路线上追赶国际巨头;第二,要在市场旺盛的一些新兴领域与国际巨头并跑,争取弯道超车;第三,需要有换道超车的思维,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自主创新,制定标准,打造新动能、新模式和新产业链。
避免出现“帽子人才”
广州日报:现在应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回流?
邓中翰:这些年来,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据统计,现在有1000多家芯片企业在国内。
国家首先要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第二,要在风险投资、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有所扶持,这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硅谷创新创业这么火热也是因为有纳斯达克、有创新创业的神话。应该说,从融资成功、上市角度来说,要更多发挥国家政策的力量来扶持。这样高端人才看到成功故事后,就会更向往在国内扎根,为国家的创新创业做贡献。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