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式微,媒体革新需发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传统媒体衰落是近年来被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传统媒体的衰落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整体的广告收入呈下降趋势;二是传统媒体经营状况不良,某些传统媒体公司,或倒闭或被收购。传统媒体衰落是由其本身的体制机制、传播方式、商业模式、思维方式、受众构成等方面的僵化与缺陷,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新媒体异军突起带来的冲击共同造成的结果。
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中,大多存在从业人员老龄化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逐渐展开事业单位改革。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单位管理条例》全面施行,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终身制”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传统媒体中年龄高、从业时间长就意味着经验丰富、资历高。许多高龄从业人员居于传统媒体的领导地位、决策地位,仍然奋战在传统媒体的前线。不可否认,这些从业时间较旧的媒体人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但在各领域皆宣扬“互联网思维”的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一再受挫。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也该反思那些所谓的“经验”是否还受用,这种“老龄化”的人员构成是否带来了思想僵化的恶果。我们的时代呼唤传统媒体的更新换代、改辙更张,而这种“老龄化”的人员构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的灵敏度、影响了创新的能力、使适应时代需要的能力滞后钝化。传统媒体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媒体的“换血”也刻不容缓。年轻力量的加入与壮大才能使传统媒体焕发出生机,使之更为适应时代需求、增强创新能求走出固步自封的困境。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也对传统媒体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传统媒体中,不少媒体人已经缺乏走到“前线”、走到现场“抢夺”新闻的能力,而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以炮制新闻。翻开一些中小型城市的日报、晚报不难发现,一些信息就是对其他媒体或门户网站已经发布的信息的简单裁剪、复制、粘贴而已,文字只字未改,甚至连配图也照搬过来。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缺失、对工作的倦怠、职业责任感的缺失使传统媒体更加缺乏竞争力,在新媒体泛滥的大潮中难以站稳脚跟。另一方面,由于媒体人知识、能力的欠缺,使深入报道难以进行,或是使所谓的“深度报道”毫无深度、浮于表面。著名媒体人柴静以一部《穹顶之下》重回大众视野,她的勇气与担当受人称颂,但这部纪录片中的有悖科学之处也为一些学者、专家所诟病。以此窥之,媒体人由于自身知识、素养的局限,对一些未知领域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时难免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深入报道不得要领。观看一些所谓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访谈,发现不少媒体人有以情怀代替理性的嫌疑,过分扩大责任、感情等感性因素,而忽略了科学理论、规律或相关学科知识理论的支撑。“深度报道”缺乏了理性的深入剖析,就难免成为“鸡肋”受人诟病,而媒体人的素质能力也一再受到质疑。媒体人的素质、能力使限制传统媒体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提高媒体人素质与能力是传统媒体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也应是新媒体应当注意之处。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拥有一批优秀的媒体人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传统媒体人员构成的缺陷与部分媒体人素质、能力的缺乏是促使传统媒体衰落的原因之一。传统媒体的衰落是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媒体想要重新焕发生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使自身更为适应时代的需求。(王帅)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