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做科研应该鼓励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我第一次进课题组,听组会,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张萌(化名)说.像张萌一样,本科生参与科研,加入课题组,走进实验室,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现在,勇闯科研丛林的本科生越来越多.尽管初衷积极、动力充足,但真正走入科研丛林之后,不少本科生有些迷茫,一些带本科生做科研的导师也心存困惑.到底本科生应该如何做科研,大家似乎都在摸索.(《中国青年报》7月8日)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推动 、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 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勇闯科研丛林的本科生越来越多.尽管初衷积极、动力充足,但真正走入科研丛林之后,不少本科生有些迷茫,一些带本科生做科研的导师也心存困惑.到底本科生应该如何做科研,大家似乎都在摸索.
基于科研成果推进本科生“做科研”,有的导师就会认为本科生没能力做科研,对科研项目无法作出实质贡献,因此并不愿意花时间指导学生,甚至将其视为麻烦、增加工作量.有的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导师一直不派任务,就是派任务,也只是打杂,就是由于这方面原因,这让不少学生觉得“做科研”没什么意思.
本科生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在发达国家一流大学是很普遍的,而教授对本科生也很重视,会以导师身份布置学生参与科研的任务,并花时间了解学生进行科研的情况,和学生交流参加科研项目的心得,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参与科研遇到的问题.这让学生能逐渐进入科研的节奏,从不会、不懂,到快速融入科研团队,甚至可在一些重要学术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用科研机会对本科生进行培养,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是同一个目的.
很多导师认为,本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不够强.“带本科生做科研基本上就是带着一个‘菜鸟’打副本练级的过程,不能期待他能独立完成任务,应该是导师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简单的环节,并制定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引,以及说明导师想要的效果,这样他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和指引一步一步完成”.
本科生的学术理论体系不健全,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其中有些能力可能需要基础教育来补足.其实,任何年龄段的人,做科研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有局限性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去克服.现实中,不能只给本科生做科研的政策环境,却不为本科生量身定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培养机制.
这套机制,要遵循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保证科研培养内容和本科生自身专业基础相适应,又要进一步加强导师的教育责任,呵护本科生的科研初心,而不是将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直接照搬过来.有了这样一套机制,本科生对科研的兴趣才能真正养成,他们的一腔热血才能不浪费.即便最终未能成功,也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程方圆)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