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脸”为何屡遭争议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现在上班刷脸打卡,工作时刷脸打开手机、笔记本电脑,午饭时刷脸支付,出差住酒店也得刷脸登记,甚至上公厕取厕纸都要刷脸,这张老脸是越刷越多,总感觉不对劲。”有网友如此感慨。记者梳理发现,关于公共场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争议和投诉正在增多。(8月5日 中国新闻网)
人脸识别广泛应用的今天,有人在感叹“刷脸”的便利,也有人不希望“露脸”。人脸,承载了重要的身份信息,在技术面前,人脸正成为辨认个体身份的“重要数据”。自人脸识别技术诞生以来,对于是否应“露脸”的问题屡遭争议。去年,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启用人脸识别入园,该园年卡用户认为其强制收集个人面部特征,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诉至法院。消费者的担忧有理有据,从AI换脸恶搞淫秽视频泛滥到ZAO App的用户协议争议,这些都从不同维度反映着民众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而且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但实际上,任何技术都是在争议之中不断升级,推动社会诸多领域向正向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弊端,最终在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趋向平衡。人脸识别技术也同样如此,以寻亲为例,福建公安厅建立了寻人系统数据库,一年时间里,寻人案例就从200多例增加到1000多例,还通过跨年龄识别技术找回7位失踪儿童;在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已与机场和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利用生物识别摄像头部署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帮助识别非法滞留人员;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在追缉不法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也屡立奇功。从日常手机、软件解锁,到上班打卡、消费支付等等,人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人脸识别的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发明创造,本身是很单纯的,人脸识别技术本不应变成隐私泄露的工具。人脸识别的正向应用,需公安部门、数据源的提供部门和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公司的多方合力。在人脸识别应用已遍地开花并迅速发展的当下,政府提高相关立法水平、加强人脸数据监管已经刻不容缓。为了避免公民身份与隐私泄露,数据源的提供部门需加强对所采集的公民人脸数据的监管与保护;公安机关应加强对人脸信息非法采集、使用行为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企业也要不断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度与安全性。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刷脸还是要慎重,在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的前提下,不要过度依赖“刷脸”解锁关键信息。陈雅君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