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为了便捷,你愿意让渡多少隐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从图案密码到指纹解锁再到人脸识别,“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登机等方便了生活,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人们愈加熟练地运用技术勾勒出一幅智能图景,也借助技术沉浸于对未来的无限畅想中。但是,当你常去的动物世界、游乐场升级为“刷脸”入园,当你每天出入的学校、小区变为“刷脸”开门,你有什么感觉呢?对于经常忘带证件、钥匙的群体来讲,这显然是一件技术成就社会的好现象,而且处处“刷脸”使所有人都被暴露在扫描仪和摄像头之下,说不定还能降低犯罪几率。然而,最近南方都市报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和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这不禁让我们要重新审视人脸识别这一技术,也要在认可其便捷性的同时多问自己一句:“刷脸”,你愿意让渡多少隐私?
今年十月底,《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有人认为,杭州这种做法实在不符合互联网新一线城市的气质,岂不是在技术高速路上挂了“倒挡”?但是,更多法律学者从基于保护公民的角度分析,的确证明“刷脸”不仅使基本人权受到威胁,还存在潜在泄露的风险。例如,利用照片就能轻松解锁快递柜,AI换脸已逐渐蔓延各大软件。当下,个人信息不仅牵涉经济财产、家庭工作,还与信用体系密不可分。一旦人脸识别技术造成的隐私泄露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我”都不能证明是“我”了,再去弥补则为时已晚。
技术“善”论与技术“恶”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先前刷屏的换脸APP——ZAO,还有在1.5米内拍照比出剪刀手也能识别指纹等。技术面前,我们总会因为让渡隐私、让渡安全产生纷争,讨论技术发展到底是好是坏。其实技术本没有对与错,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与其担忧“刷脸”时代隐私何处安放,与其计算自己能接受隐私被泄露几分,倒不如多措并举,让技术发展在与隐私泄露的比赛中实现弯道超车。
“世异则事异”。在隐私保护与立法方面,我国不仅要考察先进国家在生物识别技术引领下探索出的隐私保护模式,还应该立足实际、考虑国情。目前,针对人脸信息被滥用、盗用、随意采集的现象,《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从广义上来讲,这是“刷脸”时代迈出的及时且有力的一步,至于细枝末节的地方,利弊均沾的事情如果一时间难以做出判断,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公众探讨,思考类似“刷脸”此类的生物识别技术在使用中的边界、信息采集的范围、违规处罚的标准等,以此规范采用者的行为,保护使用者的权益。对于个人来讲,释放信任度并不等于让渡隐私权,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仍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利用好才能真正促进技术的发展。黄玉玉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