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竞逐低空经济蓝海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低空经济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作为国内低空经济较早的“探路者”,武汉经开区2015年就设立了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建成了硬件设施一流的汉南通用机场,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跳伞比赛,吸引了海燕、墨行、东鸿等12家通航企业入驻,形成了特色鲜明、场景丰富的产业基础。如何竞逐“万亿蓝海”低空经济“新赛道”,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当前,武汉经开区正紧抓机遇多向发力,让“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加速成为现实。
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杰出代表,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从国家层面而言,政策引导和支撑显得尤为重要。自2021年起,低空经济相关政策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当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低空经济纳入到国家规划中,此后国家又陆续发布了《“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支持政策,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去年6月,武汉市出台《推进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依托汉南机场产业基础优势,在武汉经开区打造无人机研发、试验及航空运动基地,将武汉经开区打造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今年以来,武汉出台《关于支持武汉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经开区打造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将汉南通用机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通航枢纽机场”,进一步巩固了武汉经开区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版图中的核心地位,也为武汉经开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产配支撑”。武汉具备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而经开区在低空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武汉经开区产业基础坚实,不仅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还汇聚了众多知名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为飞行器研发制造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丰富的配套资源。其次,人才供给支撑,武汉经开区内有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车谷校区等多所高校,在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等领域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此外,配套条件优越,通用机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汉南通用机场具备全天候起降波音737、空客320以下各类机型的能力,且拥有直达通航机场的地铁16号线,使得低空交通更加便捷高效;地理位置优越,通过京港澳、沪渝、汉洪高速等完善的骨架路网及沌口、军山、汉南等港区,实现通江达海、快速连接;净空环境好,区域内水域、山体面积广阔,建筑及人员密度相对较低,为低空飞行器的各类飞行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展低空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驱动。近年来,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蓬勃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低空经济的安全性和效率。以无人机为例,我国无人机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已占全球近80%,技术实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拓展,为低空经济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在小型航空发动机、高能量密度电池、数字图传等关键技术方面也实现了国产化,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产业链方面,我国低空经济已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从上游的电池、电机等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到中游的无人机、航空器生产商,再到下游的产业应用,均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表现出强大的实力,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国内通用航空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航空教育培训、应急救援、飞行娱乐、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发展迅速,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气象探测、农业、物流等领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凭借低空经济的强劲东风,武汉经开区将乘风而起,竞逐广阔的万亿蓝海市场,全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开启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发展新篇章。(谢芳)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