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要想弯道超车,中国只需做到这点(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AI产业落地过程中,除了中央自上而下的决策,地方政府和相关产业园区的资源整合同样意义非凡。若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视作一个产业整体,各方扶持力度已着实不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
在具体区域建设上,各种原因的合力,正在让京津冀地区在智能产业发展中占领先机——北京的龙头地位自不必多言,从最精尖的脑科学基础研究到主导各种智能产品的创意落地,这里集聚着这个国度最顶尖的技术大脑。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河北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正在释放日趋重要的区域价值。譬如华夏幸福就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落地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其悉心打造的香河机器人小镇,集孵化加速、智能制造、创意体验和生态涵养于一体,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德国尼玛克和汇天威等各类领军企业近50家,涵盖工业、医用、军工机器人、3D打印和无人机等多门类机器人项目,是京津冀产业链中最全的综合性机器人产业集群。
而在被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先后次序上,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只是排头兵——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医疗……人工智能仿佛新经济时代的“水电煤”,正在推动一切传统行业的升级再造。那么,如何在细节上完善产业链,通过生态的力量扶持初创企业,就成为中国AI产业能否真正完成“弯道超车”的关键。
告别“单打独斗”,培育生态链
一次的大规模讨论发生在廊坊。5月18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单位承办的“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端会议”召开,众多科技名企和业内学者汇聚于此,共同探讨京津冀地区如何加强协作,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必须承认,中国AI产业集群的建设稍显缓慢。尽管中国在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上已颇具领先地位,但相较于美国早已成熟的“积木式创新”(高校专利+商业团队之间的无缝衔接),中国AI在产学研之间还尚未形成完善的共赢机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温晓君就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仍以“单打独斗”为主,缺乏技术间的协同,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动缺乏有效协调,无法形成发展合力。他建议:“打造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孵化中心,促进产融对接。”而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人工智能的集群式创新能力,无疑需要各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运营商的扶持。
人工智能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从目前发展状况看,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心,精英人才,精尖技术和资本力量无一不在向这些地方倾斜。而可以肯定的是,与作为技术分支的机器人产业正在发生的故事一样,在人工智能产业化过程中,正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京津冀同样将担当主角。
在“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端会议”上,中科乐创总裁纪顺友就举了个特别好的例子:“京津冀和雄安新区是新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和政策配套上都能以 的理念来去铺设。讲一个很具体的例子,驭势科技的车分为高速和低速,就是因为有些环境技术还没有到位,还有一些风险,包括保险、法律的风险。在一个新的园区里面,可以通过用公交车先做无人驾驶,或者是专用道,或者一些其他的措施来让这个技术能率先落地,能实现商业化,慢慢在克服更广泛问题的时候全面铺开,这是一种优势。”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