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 背后有着怎样的市场战略考量呢?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知识付费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 背后有着怎样的市场战略考量呢?
10月6日消息(记者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让知识的价值在网上变现也成为可能。2016年,问答模式成为知识付费的引爆点之一。从“分答“到“微博问答”,从“喜马拉雅”再到“得到”,知识付费产品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但在短短一年之后,各个平台均逐渐减少对于该类型产品的投入。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市场战略考量呢?
知乎live是知乎在2016年上线的一款基于语音和文字进行付费知识交流的平台,该平台主要借助了知乎在过去数年积累的行业达人。购买了课程的用户可以收听课程,或直接在平台内和主讲人交流。但多位知乎live的早期用户告诉记者,他们最近购买新课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网友“坐看云起云落”说:“之前也花钱用过付费问答,但现在那种专业的平台太少,得到的答案都是免费或者上网都能查到的,后来觉得没必要花那个钱。”
西安的刘女士,去年也常在网上付费听讲座,或者在问答平台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付费几次之后,她觉得收获的知识并不是物有所值。“他传达给大家的东西,并不是有很高的见解,是我们平常大众都能了解到的东西。”
多位有过知识付费体验的网友告诉记者,他们圈子里之前有不少混迹付费问答平台的好友,但这些好友近期愿意在付费问答平台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曾在某问答平台做客主讲人,起初他的准备很认真,但后来他干脆不再愿意到这样的平台上去发声。他说:“因为它很多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它有一个机制,就是你问问题,你分享出去可以赚钱,因此有很多人在上面刷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都是重复的问题。坦白说,如果你真是一个专家,会觉得这些问题非常无聊。”
而另一位主讲人则告诉记者,其目前更新知乎live的频率是半年左右,原因是他擅长的话题基本都讲完了。与此同时,知识付费的平台在增加,但优质的内容减少。大多平台还停留在靠网红带来流量的阶段。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现在知识付费可以说是1.0时代,这些知识付费主要是靠关注度经济来获取利益,长久不了,就变成了噱头。
记者注意到,不少知识付费平台为了流量变现,请来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红,例如蜻蜓FM请来高晓松站台、喜马拉雅请来马东、“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本身就有一定的流量号召力。“网红”效应短期内虽然明显,但无法支撑平台的长期发展。一位专注知识付费领域运营的知情人士透露,“生产知识的人要有相当强的独特性和粉丝号召力。这些人对各大平台来说并不可控,只能以合作的方式入驻平台生产所谓的知识。现在各大平台都在做这件事情,会相互竞争,抬价,成本越来越高。”
有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和得到的知识付费板块,用户的增量近期已呈现出递减的状态。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知识付费,是一个内容变现的包装。而当下这块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内容变现就是两方面:一是内容要足够好,促使别人来花钱;二是有足够多的用户愿意花钱。”
有分析认为,知识付费行业并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背后原因不外乎,各平台的用户参与热情和人群基数有限,而可供用户真正消费的付费内容,也难以大规模和持续性地产出。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