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能硬件 > 正文

空间计算时代求解 AR想先“革”了手机的命

2024-06-03 22:06来源:钛媒体APP编辑:沫小朵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空间计算时代求解 AR想先“革”了手机的命 

  成交额同比增长60%,这是截至到6月1日,AR眼镜在今年京东618交出的中程成绩单。

  自从去年苹果推出Apple Vision Pro之后,整个XR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红利期,尤其是AR行业,从资本到产品再到生态的建设,已然进入了“繁荣期”。在去年四季度的中国市场,AR在出货量上实现了对VR的反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将XR行业拉回主桌,Apple Vision Pro还带来了一个“新的”名词——空间计算。在Apple VisionPro发售的第一天,苹果公司CEO库克更是在社交平台大喊“空间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所谓的空间计算,通常被理解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相比手机、PC等传统计算平台,能够突破2D屏幕限制,在人机交互上带来革新。不过,不同于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在产品理念上的 引领,多产品形态,成为空间计算时代的明显特征。

  此前,多位行业头部负责人均给出了一个观点,现在XR行业还没有看到空间计算的iPhone时刻。在钛媒体APP看来,如何推出更实用且亲民易上手的产品,让XR迈入大众消费品的阵列,是大谈空间计算生态的前提。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Apple Vision Pro这样的沉浸式设备,还是轻巧的AI眼镜和AR眼镜,都是探索的方向。现阶段,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蹭热点不随大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研发,才真正有长期价值。

  销量反超VR、融资不断,AR成了“顶流”

  当背后有一个推手,市场的分流会更加明显。Apple Vision Pro教育了市场和用户,也让XR行业加剧走向“冰火两重天”。

  根据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R/VR头显出货72.5万台(sales-in口径),同比2022年下滑39.8%。其中AR出货26.2万台,同比上涨154.4%,VR出货46.3万台,同比下滑57.9%。从出货量上来看,VR依旧在数量上压制着AR。但是,在去年四季度,AR已经实现对VR的反超。数据显示,第四季度AR出货11.8万台,VR出货11万台。

  图片来源:IDC

  当然,目前这只是在中国市场发生的事情,也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行业顶尖的产品进不来,以及PICO的战略调整。“有一段时间,PICO在用违背商业规律的方式玩命的贴钱、玩命去砸钱”,在XREAL创始人徐驰看来,少几个人民币玩家是好事。

  当下,AR作为一个“小众产业”,目前国内大力布局的巨头并不多。从IDC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当下国内AR头部厂商以创业公司为主,排名前四的厂商均为成立时间较短的初创企业,比如XREAL、雷鸟、Rokid等。不管VR的市场盘子如何变化,AR这个方向确实是在逆势增长,根据Counterpoint 发布的预测显示,增强现实(AR)预计将在2024年同比增长54%。

  徐驰认为,如果今天行业的增速快了,我们不会是越来越孤独的,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往这个方向走。等有一天发现,就像新能源车市场一样,连手机厂都愿意入局,说明这个赛道爆发了,我们期待看到AR赛道的那一天。

  除了在出货量上反超VR外,开年以来,可以看到,国内AR企业也都相继传来融资的好消息。1月初,先是Rokid完成战略性融资,总规模近5亿元,至今总额已超20亿元,估值破10亿美元。1月底,XREAL对外宣布,公司已完成新一轮6000万美元战略融资,融资总额也达到了3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3月,雷鸟创新宣布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

  一位投资人告诉钛媒体APP,在投资收紧的当下,苹果的入局和推动,是大家还愿意入局AR行业的重要原因。不过,市场也出现了某种担忧情绪,认为部分厂商会为了投资而迎合资本,只追求表面数据,行业变得不纯碎,技术路径也会受到一定限制。毕竟,在钱特别多的时候,企业非常容易做不负责任的战略决策,有可能把你带到泥潭里。

  对此,徐驰则给出了相反的看法,“当钱变紧的时候,创业团队再怎么迎合资本可能没有用,更多要迎合市场。我们不是单纯拿钱,是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去拿钱,希望是能够翘动一些产业资源或者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双向的奔赴。”

  AI+AR,是否应该要克制?

  在XR行业还没有看到空间计算的iPhone时刻之前,任何形式的探索与结合,都应该积极鼓励。而在AI大模型时代,AR自然也成为被讨论的对象。

  在某种程度上,AI的加速发展,也为AR找到了新的方向。此前,多家研究机构均发布报告预测称,借助AI的助推,消费电子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多家AR公司负责人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AR眼镜会是AI的 载体,在空间计算时代中,将会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赵思泉对钛媒体APP表示,AI在硬件搭载上有很多选择,手机、PC、AR都是好的载体。但是对于AR这种轻量级硬件来说,AI的加入会极大丰富AR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生活助手类的应用中,都会使得其使用的便捷性、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雷鸟创新创始人李宏伟认为,“AR眼镜将赋予AI与人类高度一致的感官能力,并使得AI真正成为人们的‘外脑’,增强人们对视觉信息、音频信息的处理能力。AI+AR会今年行业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2024年的大趋势毫无疑问应该是AI,而我们坚信,未来2-3年AI带来的最重要的新硬件就是AR眼镜。”

  此前,Meta与雷朋(Ray-Ban)合作,推出了Ray-Ban Meta智能眼镜。基于AI的加持,市场表现非常强劲,工厂加单已到百万台。虽然这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R眼镜,充其量只是AI眼镜,但是眼镜这种形态与AI的结合,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而Meta首款AR眼镜不久后也将到来,借助自身在大模型以及XR领域的优势,期待值拉满。

  Ray-Ban Meta

  不过,面对AI与AR的融合,也有的厂商持有观望的态度,XREAL就是其中一家。钛媒体APP了解到,XREAL在AI上也一直在投入,并且也坚信,AR是AI最好的载体,AI是AR最好的交互。但是,市场以及技术的不成熟,让其表现得更为克制和谨慎。

  “作为AR眼镜公司,不会拿着这样的东西随便去炒个概念,我们会谨慎去看到底有什么真正有意义的场景,能赋能AR眼镜,赋能用户,而不是仅仅拿它做一个噱头,做一个Story。”XREAL联合创始人、算法负责人吴克艰说道。

  对于不同公司迎合AI的态度,以目前的市场成熟度去判断,说不清谁对谁错,允许行业有不同的声音,这也正是一个产业的魅力所在。从产品形态和理念来看,XREAL 不是一家保守的公司,只是对于未成熟的技术更为谨慎,或者说是还没有达到内部设置的一个体验标准线。

  一家企业,有自身对于用户体验的阈值是好事,但时势下,有时市场就反着来,比如苹果在AI上的“慢半拍”,而这也是XREAL在AI这件事上的潜在挑战,考验其对AI成熟度时间点的判断。

  空间计算终端,暂时没有最终答案

  高性能、沉浸、全天候佩戴,这是XR产业的未来。但从目前空间计算终端的发展来看,技术以及生态的限制,让其在长时间下处于三方并进的状态。借助产品体验的提升,AR眼镜销量逐渐走高,但是距离大众消费品还有距离,和VR的市场体量也有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AR眼镜的市场渗透率,我们看到有的厂商在大力研发光学技术,以进一步提升AR的显示效果以及降低眼镜的重量。在当下这个阶段,供应链端的竞争,也已经打响。其实,硬件只是AR市场拓展的一方面,苹果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内容和生态才是关键。Apple Vision Pro从发售的爆火到现在的降温,价格因素之外,核心就是其内容上还有所欠缺,没有出现一个killer App。

  目前,多家AR厂商都在加大内容深度的建设,将更多的2D应用拉到3D世界中,基于此也看到了很多种不同形态的产品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谨慎”的XREAL,这一次做了一件比较激进的事情,推出了Beam Pro为AR空间计算终端。之所以将其拿出来单独说,原因在于其除了不能打电话,在外形和功能上和现有的智能手机大体一样,耐人寻味。

  XREAL Beam Pro

  从官方的介绍可以看到,相比较普通版本的AR智能终端,XREAL Beam Pro 配备了一块屏幕,后置双摄,更多的是为了空间影像而设计,同时兼容绝大多数移动端安卓应用,内容上更丰富。

  此前,在评价Apple Vision Pro的时候,徐驰曾指出这是一款堆料的产品,真正伟大的产品一定是经过 剪裁的。不过,在AR终端上增加屏幕、摄像头,这一系列的加法,看起来又与其推崇的理念相矛盾。

  对此,徐驰解释道,“第一代终端是相当于全功能的东西,在那个上面做减法是对的。Beam Pro其实是Beam的延续,空间影像是最后加的,目前的形态也是为了解放手机,让生态一直在Beam里面。”

  我们了解到,支撑徐驰愿意冒险做加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XREAL Beam与眼镜的配售比超过70%,高于Airpods对iPhone的40%附着率。这一配售比数据证明了用户对于AR终端是接受的,做加法是为了在手机之外,能给到一个更完整的AR体验。

  不过,为了空间影像去增加两颗旗舰摄像头,这真的是否有必要?目前,iPhone、vivo均支持3D空间摄影,AR厂商与手机品牌合作,看似是一件共赢也更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徐驰看来,手机的空间摄影是阉割过的。一方面,手机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太小,和人眼瞳距差距比较大,拍出来的影像立体感被大大削弱,某种程度上是“软肋”。Beam Pro专两颗摄像头均为5000万像素,且间距达到了50毫米,更加接近人眼间距。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拍摄帧率上的考虑。相比观看2D视频,在观看3D视频时,人脑对帧率会更加敏感。iPhone最多只支持30Hz的3D视频拍摄,Beam Pro则可以支持60Hz的帧率。

  同为空间摄影,站在不同的起点,的确会有差异化。手机厂是从手机+AR的角度出发,而AR厂商则是AR体验优先。不过,即便是这样,在Beam Pro发布后,仍有质疑的声音。某3D相机品牌创始人对钛媒体APP指出,“我感觉要么合并在手机里,要么是一个更便宜轻便的相机。”

  Beam Pro能否被接纳,市场会给出答案。从徐驰的角度出发,在完善AR眼镜的性能之外,空间计算终端现在是解放手机,未来仍有取代手机的可能,并且是自然而然的取代。在他心中,AR的最终赋能,就像是《钢铁侠》中斯塔克穿上战衣后,数字人助手把你所有信息筛选完了,帮你做了很好的决策,还能跟你互动。

  “当你想创新的时候就要敢于承担这个时代,反过来这件事一旦成功了,正向反馈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确保体验是消费者买单,让时间来去讲谁是更对的。”徐驰说道。

  钛媒体APP认为,手机是过去20多年中最为成功的消费终端,任 生的设备都想取而代之,比如Rabbit R1等AI Device。但是,不同终端就像是两颗行星,有自己的运转轨迹,可以是“跨界”、解放,但是取代很难做到。Beam Pro站在AR的角度,是讲得通的。只是,在手机作为第一终端的当下,除了极客发烧友,XREAL还要通过更多的内容和更优的体验,去说服大众消费者。

  另外,任何行业在上升摸索阶段,都难言最终的正确答案,没有共识才能激发出产业的活力与潜力,怕的是循规蹈矩,畏手畏脚,不敢创新。某产业链人士向我们透露,这一两年,AR行业将会从硬件以及内容生态上有一个较大的跳跃,可以期待一下。

  空间计算时代仍处于上半场,Apple Vision Pro、Ray-Ban Meta或者是Beam Pro,都有可能是未来的答案。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必然会有长期的价值,市场和用户会给品牌的认知和创新投票。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
燃油车时代的璞玉 最后一辆捷豹F-TYPE下线:只藏 燃油车时代的璞玉 最后一辆捷豹F-TYPE下线:只藏

原标题:燃油车时代的璞玉 最后一辆捷豹F-TYPE下线:只藏不卖 6月15日消息,捷

智能硬件2024-06-15

空间计算终端:现在解放手机 未来将取代手机? 空间计算终端:现在解放手机 未来将取代手机?

原标题:空间计算终端:现在解放手机 未来将取代手机? 成交额同比增长60%,

智能硬件2024-06-07

宁德时代与宝马达成协议,将在未来向其供应圆 宁德时代与宝马达成协议,将在未来向其供应圆

原标题:宁德时代与宝马达成协议,将在未来向其供应圆柱形电池 近日,国内

智能硬件2022-05-30

2022 年 4 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 29.0GWh,宁德时 2022 年 4 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 29.0GWh,宁德时

原标题:2022 年 4 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 29.0GWh,宁德时代、比亚迪前二 5月

智能硬件2022-05-11

连AirPods都卖不动了 TWS耳机的黄金时代已成历史? 连AirPods都卖不动了 TWS耳机的黄金时代已成历史?

原标题:连AirPods都卖不动了 TWS耳机的黄金时代已成历史? 3月28日,据外媒报道

智能硬件2022-03-29

智能化时代 得车机者就能得天下? 智能化时代 得车机者就能得天下?

原标题:智能化时代 得车机者就能得天下? 或许很少有人注意到,当今年两会

智能硬件2022-03-23

SK 海力士宣布下一代 GDDR6-AIM 计算存储芯片 SK 海力士宣布下一代 GDDR6-AIM 计算存储芯片

原标题:SK 海力士宣布下一代 GDDR6-AIM 计算存储芯片 SK 海力士于 2 月 16 日宣布

智能硬件2022-02-16

三星展示全球      基于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内 三星展示全球 基于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内

原标题:三星展示全球 基于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内存计算 三星电子(S

智能硬件2022-01-13

通用第四季度仅卖出 26 辆电动汽车 马斯克:有进 通用第四季度仅卖出 26 辆电动汽车 马斯克:有进

原标题:通用第四季度仅卖出 26 辆电动汽车 马斯克:有进步的空间 1 月 6 日消

智能硬件2022-01-06

智能穿戴设备再次进化 “腕上健康”时代到来了 智能穿戴设备再次进化 “腕上健康”时代到来了

原标题:智能穿戴设备再次进化 腕上健康时代到来了 智能穿戴设备对于当下的

智能硬件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