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市值680亿的Uber :不作死就不会死(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受各种丑闻的影响,当然会引起顾客和司机的流失,高层团队的动荡。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Uber的形象从此崩塌。顿时一个每年烧掉数十亿美金拥有上百亿订单的公司,突然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似乎,Uber必须要通过重塑企业文化,才能缓解这一系列危机了。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一套企业文化,为什么可以引导着Uber逐渐发展壮大,却无法和Uber共享荣耀呢?
Uber变质了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要走得更远,除了有好的产品和管理模式以外,企业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一直以来,Uber的服务一直受到人们的好评:速度快、价格低、质量好。每个人都在感慨其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
但因为一些列的丑闻,今年2月份的性侵事件也成为了导火索,使得Uber 遭受了一次大规模的抵制行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更是因为它备受争议的企业文化。
Uber内部的男权主义严重这个事实大家都已经不明而立了。另外,Uber将自身定位是传统出租车的代替品,但却逃避道德与法律层面上应该担起的责任。因此,Uber在公关部门、广告和法律费用上,投入了非常大的比重,自然而然的,它能给予司机的待遇就要大打折扣了。

一点小善心可以带来大回报,而Uber却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肯对自己的司机好点,这也导致了平台上司机的大量流失。不懂得站在道德制高点只会野蛮暴利的公司形象注定没有好的未来。
结语
在共享经济盛行的今天,自Uber推出中国市场之后一直萎靡不振,同样的低价高速扩张的方式成长,也同样的共享经济的独角兽,Airbnb却成了世界的宠儿。而Uber却成为了人们眼中野蛮暴利的形象。
卡兰尼克个人的离开可能会为Uber暂时失控的局面稳定下来,但除去企业文化等因素,Uber的商业模式依旧有很多的硬伤,未来,Uber的发展也依旧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至于Uber自身的企业形象真的是卡兰尼克的去留就能决定的吗?在机哥看来,其实也未必。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