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快资讯 > 正文

雷军亲自考察河南小米实体店 亲民和手机店老板深度交流(2)

2017-08-31 11:30来源:腾讯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回到小米小店和OV的经销商模式,讨论谁的好坏,核心就回到了:谁的效率更高?谁的生意更好?

  效率,就是卖货的数量。或者说,比拼的是谁在单位时间内卖货多。和OV比,小米的优势是强调手机性价比,但劣势也存在。

  获客能力弱于手机经销商。我目前了解的小米小店信息,店主主要是个人的手机店开设者,卖手机除了门店,还有朋友圈。而OPPO、VIVO,合作的门店更为广阔,大型手机店、县城营业厅、乡镇营业厅,县城个人手机店、乡镇中小型手机店,都是OV的合作经销商,这点从OV的密集广告门牌就可以看出来。在获客一端,小米小店的优势并不大。

  佣金。OV的高佣金,是渠道以及手机业界都知道的。一台3000元的手机,终端渠道的佣金至少300元。小米给个人小店的佣金率,我不知道多少。但以雷总不加价的态度,个人在单款的手机上,佣金率我觉得不会高于OPPO、VIVO。

  从获客和佣金率两点上,小米小店都要弱于OV。在销售转化率相同的情况下,客户如果对OV和小米的认同度一样,OV的经销商引流能力更强,获得的收益会更多。线下的小米店主,赚钱肯定是可以的。但从生意的角度,个人店主的利润,很难超过OV的大型经销商。

  线上线下同价背后的思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小米手机放线下卖,特别强调线上、线下同价?而OPPO、VIVO,却很少强调线上、线下同价?

  我们先来看OV,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OPPO、VIVO,就是是两个手机消费品牌。如果把“手机”二字去掉,说OV是一个消费品牌。恐怕没有人不同意。回到消费品牌,作为客户购买一个消费品,还需要考虑线上线下同价吗?我购买一瓶可口可乐,要考虑线上线下吗?

  购买品牌本身这个行为,已经代表了用户释放了品牌的信任,也包含了品牌对用户释放的溢价。

  比如OPPO定价3000元的拍照手机,消费者认定选择3000元的OPPO时,OPPO已经完成了对用户的溢价。用户支付了3000元,包含了自己的信任与期待。购买行为本身,在线上和线下并不重要。一个小镇青年,帮女友购买一个OPPO拍照手机,是在京东卖还是手机店买,行为本身重要吗?女友喜欢OPPO,才是问题最核心部分。

  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买OV,既是买手机,也是买一个品牌消费品。

  现在回到小米的问题:为什么小米需要强调线上线下同价?

  线下对小米品牌和价格的低识别度。强调同价,是因为消费者担心不同价。为什么会担心?因为对小米的识别度不够。并且,小米也知道自己面对的这部分人群,可能因为识别度不够,从而带来对产品的不信任,所以必须强调“官方同价”。识别度为什么会不够?

  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品牌识别度。

  或者说,小米手机现在的品牌内涵,已经无法覆盖和匹配所有的客户群体。比如早期的“为发烧而生”,这一slogan几年前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小米创立的时候,销售的主阵地是微博,2011年、2012年的微博,用户还停留在一二线城市。小米作为一个手机,当时定位为发烧友,和潜在的客户群非常匹配。甚至,2012年你拿着1999元的小米手机,没有任何人会说low,反而觉得用小米的人很极客。

  今天的小米,或者提到小米,极客色彩已经淡化,最突出的关键词是“性价比”。性价比,可以讨好极为广泛的人群。小米告诉你,我是按成本价卖手机的、这个手机利润很薄、良心价格。这些我都同意,小米单款手机的毛利率和利润,肯定低于OPPO和VIVO。但“性价比”的小米,如果向全国的潜在购买者传递,就变成了“小米=便宜”的代名词。而从品牌的传播层面,便宜是很大的忌讳。

  因为小米是手机产品,而不是渠道。京东、沃尔玛、苏宁,可以宣扬自己多块好省,因为他们是渠道。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