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亲自考察河南小米实体店 亲民和手机店老板深度交流(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唯一的方法,我觉得小米可以推出一款线下专供的消费品牌。区隔于线上全系列的小米产品,甚至,我认为手机的名字都不要带有米字。如果在客单价和OV相同的情况下,小米的线下品牌,合作经销商一台有200利润,OV有300的利润。小米的销售量高于OV,经销商也可以获得等同于OV的利润。
单款利润低,但经销商的销售总量提高,小米就可以选择和经销商合作。不伤害小米的价值观、不伤害经销商的利益、更不伤害用户的利益。而销售量高靠什么呢?
深度满足用户需求。我觉得这句是所有成功消费品都具备的。OV满足的是用户期待和需求。卖的是手机,又不仅仅是手机。对比OV,小米过去两年,在品牌上最大的动作就是请明星代言:吴秀波、梁朝伟、吴亦凡等。但和OV比,小米总无法给人统一的调性。OPPO、VIVO的调性很简洁:拍照+音乐,其他没了。
所以,回到小米线下的困境,真实的问题并不是渠道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是铺设渠道的问题,我想这事也不需要雷军亲自抓,更不需要雷军在河南走访一周。
渠道,只是线下的一部分。真正的线下深水区,还包含了消费者的需求洞察、购买力、品牌偏好等。而这些,是小米需要快速调研,给出自己的答案。小米手机的四五线城市下沉,绝不是弄几台红米在一个手机店卖卖,贴几张海报这样容易。小米手机如果未来在四五线城市大获成功,一定是做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切合了经销商的实际利益。
渠道和价格,两个问题的背后,最后都变成了消费品牌这一个问题。拍人更美,我仍然认为,这只是消费需求的一部分,只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
回到小米,作为一个手机产品,不谈品牌,我认为小米是优秀的。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也说明了小米在产品上,满足了很多用户的精准需求。比如配置、质量。虽然我批判小米的性价比,但在同等价位的手机中,小米确实是质量很好的。我也买过多款小米NOTE送个年长的亲戚,评价都很好。但在品牌的策略上,小米过去几年的数位代言人策略,我觉得是不成功的。小米一方面想强调原有的性价比,一方面又想通过代言人模式,来拔高品牌的调性。性价比+调性,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味。。。
并且,上文也提到了,小米作为手机品牌,和小米的渠道品牌,在过去的高速发展中,并没有做出很好的区隔。今天写文章的时候,看一篇小米有品负责人的访谈。但目前作为独立的渠道,我搜索了下,并没有独立的网站,未来是融合到小米之家里?
而OV的路径,广告轰炸、渠道佣金、巨幅广告牌,这些看起来都是简单的事情。这些简单的元素,造就了两家一年超过1亿部的出货量。从生意的角度,这种简单让人敬畏。因为大多数时候,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并不代表容易。
写在最后:OV是一种生意,小米以及小米的生态也是一种生意。我并不用好坏来形容二者的生意。只不过OV更像是一个消费品,而小米从手机起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变成一个渠道品牌。最后想说的是,雷总和段永平,仍然是我佩服的两位企业家和投资人。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