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人工智能将在创新人才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先从我们的国情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在校生最多的国家。2017年有940万人参加高考,将会有700多万人被本科或者大专录取,现在我们高校在校生有2700多万,高等教育的在学学生(包括在职的)接近3700万,所有这些数字都是全球第一。
相对于这样的巨大人口规模和受教育的群体,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无论是科学技术成就、人文艺术贡献还是新产品、新品牌、新商业模式,我们的创新人才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当然,我觉得也应该看到我们在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进步可能还不小。用国际上《自然》杂志引用的数据,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在2005年占全球总量13%,到了2015年就增加到了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在数量上确实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论文数量已居全球第二,但科学研究的突出成果仍然还不够高、不够多,我想这也是大家的一致看法。比如像日本,从2000年到2016年这17年间,共有17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平均每年一个。当然作为经济学家,我们不会这么简单地比较,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总量很大,但是人均GDP可能相当于日本的70年代,所以直接的可比性不强。但是我注意到,日本在1980年之前已经有3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在2000年之前的20年也有3人获奖。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人,也就是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单从诺贝尔科学奖这个指标来看,我们在创新人才这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
不仅仅是诺贝尔奖,数学的菲尔兹奖是另外一个指标,中国内地学者至今没有一个人获得菲尔兹奖,而中国香港、越南、伊朗都有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所以这又是一个小小的证据。当然我们不能以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作为 的指标,但它们有强烈的标志性。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问题是怎么提出的。
问题二:为什么要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第一,中国的教育是有它的特点的,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加起来实际上是不少的,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相当多的,这由我们的文化传统,也由重视程度所决定。
第二,对知识的重视是全社会的,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多,而且早、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这个均值高是在横向上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
我觉得认清楚这两个长处,就是投入多、知识点掌握比较好这两个长处很重要。这可以说明:第一,我们国家近40年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这些教育的长处我觉得是不可能的;第二,现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想向我们学习,比如我看到报道说英国的中学邀请上海的中学的老师帮助他们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我们在这两方面确实有长处。
所以我觉得正是在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中的问题,就更有它的意义。我想这里问题很多,结合我今天的话题,我想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他应该做的,高考也是考知识,考重要的知识点,这是高考的基本内容。所以知识就成了教育的几乎全部内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不能说是不对的,当然知识很重要,我们也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等。
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仅仅靠知识积累是不够的,所以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中国教育问题,特别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很重要的出发点。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